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宋辽金彩塑
         泥土芳香中的自我塑造——宋辽金彩塑     宋、辽、金时期,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战乱不止,人们精神空虚,祈求安宁和平,佛、道两教藉此时机而广为流传,佛寺道观遍布国中,大造宗教偶像成为时尚,山西地处佛教、道教的中心,寺观雕塑艺术也进入了持续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佛道争美、各呈异彩的局面和方兴未艾的态势。
         目前全国宋、辽、金时期寺观彩塑数量尚未有过精确的统计,但从山西宋、辽、金时期的木构建筑寺观占全国同期现存总数的70%以上的比例来分析,山西宋辽金360尊寺观彩塑的拥有量在全国也当占有极大比重,其艺术水平之高,更是备受识者称道。 宋代彩塑继承唐塑的优良传统,在创作倾向方面,经历了由宗教神化向民族化和世俗化演变的过程,之后又进一步发展到现实主义的新高度。从对处于主导地位的佛的全力描写,发展到对从属地位的菩萨、弟子的注意,进而转化到对世俗人物的深入刻划,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很大进步,一个飞跃,这也是宋代彩塑的一个重要的时代特点。
         从雕塑艺术风格来看,如果说五代及辽、金彩塑中许多作品还承袭了唐代遗风的话,那么山西的宋塑则可以说是首开了一代新风,在传统风格上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出现了晋祠侍女群像等一大批形神兼备的艺术杰作,风格写实流畅,人物比例修长,面容清瘦秀丽,特别是在人物性格刻划、感情特征描写方面创造了超越前代的卓越成就。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守土重迁”的封闭式农业社会,农耕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新石器文化主要的内涵,是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的创举。但正是由于大自然赋予了人类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稼穑农桑,休养生息,生存繁衍,整个社群对自然也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人与自然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雕塑艺术作品也只能是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原料及其天然性能。 地处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中游地带的山西,具有着适宜农业经济发展的水源和黄土地,土资源极其丰富,因此,以黄土和水为原材料的泥塑艺术作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山西彩塑实际上就是一种泥土艺术,几千年来,人们长期在泥土中耕耘、播种、收获,对土地具有无比深厚的感情,对黄土可塑性的特征也有着最深刻的了解,泥土可软可硬,可干可湿可增可减,可雕可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济上无成本,操作上省力,创作上容易模仿,富于表现力,最能表现细腻入微的抒情风格,艺术家通过触觉的体验,将胸中构思的主题、情感融汇雕塑于作品之中。“毫无疑问,泥塑是可容纳最丰富的抒情成份的雕塑。……历代彩塑,皆是中国人用双手层层敷泥精心塑造而成的。……这是中国人用自己‘连心的手指’直接触接捏塑的杰作,也只有凭借着触觉的直觉感受体验,将直觉中的情绪融塑于对象之中,才能产生出如此富有魅力的杰作”(王可平·《凝重与飞动》)。
         以晋祠侍女像为例,其中一尊彩塑刻划了一位十六、七岁的侍女,正小心翼翼地捧着绢巾,似欲递上主人,稚气的脸上流露出深恐出差错而怕挨责罚的表情。她双肩下垂,两臂抬起,双手举着帕绢,身体微微前倾,似在微步轻声前行,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主人,充分表达了那些被刚刚选进宫中的侍女,还不熟悉清规戒律,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心理特征。 
         守士重迁的传统观念表现在彩塑上的另一特征是彩塑的地方风格。如大同华严寺中的塑像,方额大颧骨,具有典型雁北人的特征;晋祠侍女像身体娇小,鹅蛋脸,淡扫眉,是典型的晋中妇女形象;晋城玉皇庙中的一些塑像,浓眉、窄脸,又具有晋东南人的某些特征。随着佛教的世俗化,佛国世界的神被塑成了凡间的人,菩萨犹如人间健康美丽的妇女,有的庄重雍容,典雅含蓄,有的潇洒温柔,纯真聪颖;天王像犹如勇猛威武的将军,有的暴戾刚烈,浑身是胆,有的和善耿直,智勇双全。 
         山西宋代彩塑遗存散见于各地寺庙,主要有太原晋祠圣母殿侍女像,晋城二仙庙仙姑和侍女像,长子崇庆寺三大士和十八罗汉像,长子法兴寺十二圆觉像,晋城青莲寺佛、菩萨像、晋城玉皇庙玉帝殿侍女像,夏县司马光陵香火寺大佛和罗汉像等,完全可以称为宋代彩塑的代表作品。 
         山西辽代彩塑主要有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佛、菩萨、弟子、天王像,大同善化寺全身如来像,应县木塔内所存佛、菩萨像等。 
         山西境内的金代彩塑主要分布在大同善化寺、朔州崇福寺、五台佛光寺、繁峙岩山寺、晋城东岳庙、新绛白胎寺等地。金灭辽与北宋之后,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在战争兼并和政权巩固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汉文化的巨大影响。金帝国俘获了大量辽国和北宋的伎艺工匠,为统治阶级效力,来自四面八方的画工、塑匠献艺于寺观塑作和粉壁之间,致使山西金代彩塑出现了风格多样、百花争艳,各呈异彩之势。其中如菩萨像,或具唐代遗风,或有辽塑特征,或接近于宋塑,但统观金塑菩萨像,给人以繁丽纤巧的印象;而天王、金刚像却风格渐趋统一,形像刚劲勇武,多具北方民族彪悍强健的体魄和气质。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